人们普遍认为,明代中后期是
中国古代
版画的全盛时期。清代的
版画,尤其是宫廷
版画素不为人所重视,评价不高,原因是对宫廷
版画了解不够。明代的宫廷及
内府刻书中的
版画插图较少,而清代宫廷
版画的
刊刻在
康乾时期得到长足发展,这是因为康熙
十九年(1680)于
武英殿设立的修书处,专管刻书修书,设有
装裱图书的『书作』(亦称『装潢作』)、
印制的『印刷作』(亦称『刻字作』);云集了一批著名画家和众多在
镌刻、
刷印方面技艺优良的工匠;
武英殿修书处最多时人员有上千人,从此,
武英殿的名字与
清朝的官刻分不开来,成为官刻的代名词。康熙
二十八年(1689)
圣祖玄烨南巡时,
江南士人出其藏书进献者甚多,其中有『宋公重加
考订,寿诸梓以传』的一种《
耕织图》,
康熙帝视后感慨万分,命宫廷
画师焦秉贞绘制《
耕织图》46幅。
焦秉贞,
山东济宁人,官钦天监
五官正,擅绘画,尤精
山水人物、楼观,『其位置之自近而远,由大及小,不爽毫毛,盖
西洋法也』。在钦天监中有许多
西洋传教士,
西洋教士大凡都会绘画,
焦秉贞经常与他们接触,后来成了天主教
传教士汤若望的门生。他在与西方
传教士日相濡染的
日子里,深受
西洋画法影响与浸染。刻手为
朱圭、梅裕凤。
朱圭,字上如,别署柱笏堂,
江苏苏州人。康熙
三十年(1691)前后入
内府供职,授鸿胪寺序班,凡大内
字画,俱出其手。有人评价
朱圭:『雕镂精绝,三百年来无出其右。』就是说整个清代刻手,没有超过他的。梅裕凤,生平不详,也是供奉
内廷雕刻名手之一。著名学者
郑振铎说:『
朱圭是这个时代的骄子。他是吴郡人,以木刻画为业,在康熙七年(1668)到
北京为刘源刻了《凌烟阁功臣图》,精雅绝伦,顿时声誉鹊起,大为时人所重。在康熙
二十九年(1690),他又为石濂和尚刻了《行迹图》。』之后,『为清廷刻了煌煌巨制《
耕织图》』,『还有一个梅裕凤,可能也是一位吴郡派的
名手。』『更为浩瀚的是《
万寿盛典图》。这部《
万寿盛典》凡一百二十卷,刻于康熙五十一年(1713)。其卷之四十一至四十二为
插图,是一幅长至一百四十八页的宏伟长卷。绘者初为宋骏业,后由王原祁等补成之。镌图者是
朱圭,可能不是出于他一个人之手,而是集合许多吴郡
名手,在他监刻之下完成的。这卷子除写皇家的卤簿
仪仗外,并把当时
北京的城内外的社会生活,
民间情况的形形色色,都穿插进去了,是重要的历史文献。绘者固尽心竭力以为之,刻者也发挥其手眼的所长,精巧地传达出这画卷的意境来。在
美术史上,这样长的绵绵不断的画卷是空前的,其所包罗的事物景象的多种多样,也是空前的……该有多么大的魄力和修养才行啊。
朱圭使这样的巨制,化身千百,成为不朽之作,而他自己也随之而不朽了。』『像这样的宏伟的长卷恐怕世界上是不会有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