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首都
开封是中古时期最繁荣的城市,商业手工业空前发达,包括绘画在内的文学艺术也呈现出异常活跃的局面。这里不仅有为皇家服务的宫廷画院,还有大量的民间职业
画家以其
技艺满足工商市民等阶层的文化需要。这时年节风俗较
前代更加丰富多彩,每届
除夕“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
钟馗,钉桃符,贴春牌,
祭祀祖宗,……以祈新岁之安”。为了满足节日装饰需要,从唐代发展起来的雕版印刷开始用于刻制适应年节习俗的图画,发展为早期的
木版年画艺术。
沈括《补梦溪笔谈》载:“禁中有吴道子画
钟馗,……熙宁五年,上令画工摹拓镌版,印赐两府辅臣各一本。是夜
除夕,遣入内供奉官梁揩,就东西府给赐
钟馗之像。”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亦记载
汴京“迎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
钟馗、桃板、桃符,及财门钝驴、回头鹿马、天行帖子”。当时过年贴门神挂
钟馗已成为流行的风气,而且有各种不同型号,品种繁多。靖康以前,
开封的门神“多戴虎头盔,王公之门以浑金饰之”。制作上则有印版和
手绘两种,富贵人家
手绘的大门神装金饰彩,印版的门神大抵满足着一般市民的需要。民间
画家也
创作反映
吉祥美好事物的图画供年节装饰,大大拓展了年画的内容。著名宫廷
画家苏汉臣(
开封人),擅绘婴儿及货郎,其
画风上承唐代周防、
张萱,所画
婴孩“
着色鲜润,体度如生”,清谢堃《书画见闻录》中记载苏汉臣的一幅
婴戏图“画彩荷花数枝,婴儿数人,皆赤身系红兜肚,戏舞花侧,第所奇者,花如碗大,而人不近尺”。宛似明清年画中的娃娃戏莲。这类画张,有加工极为精致臻丽者,也有大量制作在市场上出售者,如邓椿《画继》所记擅画婴儿之
开封画家刘宗道,每出新样“必画数百本,然后出货,即日流布,实他人传模之先也”。这种
吉祥图画亦有刻版
印制者。北宋
开封木版年画的兴起,不仅开拓了印刷业的新领域,而且在
中国绘画史上也首开了
木版年画的先河,对于
中国木版年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