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尽管在2003年就已经提出来,但在众多的
民间艺人脑海中,它从2005年才开始清晰起来。2005年,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程启动,当时对很多的
民间艺术家来说,对这个概念很懵懂,只以为是国家又一项对
民间艺术口号式的保护运动,很多人并不真正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性质到底属于什么。2005年6月底,国家文化部颁布了关于申报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通知,一时间,全国各省各地都开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的准备工作。从6
月份的通知到9与份的申报完毕,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各地的文化部门将自己所在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做了详尽的普查,每个省几乎都有上千个项目等着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垂青,而以往被我们熟知的民族
民间文化保护也被顺势转化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5年9月,凤翔
木版年画参加了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申报工作并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对于凤翔年画来说,最需要保护的就是对于传承人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