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弦的流传,给羌族男女的爱情生活增添了新的
色彩。以前,羌族人民生活的地方娱乐活动少,文化生活单调,当田间劳作累了的时候,或农闲的时候,弹奏
口弦就成了羌族妇女们打发时间、消闲娱乐的一个最好方式。
口弦曲调大多即兴
创作,也有许多丰富多彩的传统
口弦乐曲。如,《出嫁歌》表达的是羌族姑娘出嫁时的悲喜交加的情感世界;《悲歌》主要是在亲人去世的时候弹奏,以表达对亲人的怀念之情;《苦歌》表达了旧社会年轻媳妇在公婆的虐待之下,终日辛勤劳动却不得温饱的情景;《吆羊歌》、《打山放狗歌》则
表现了羌族劳动、狩猎的欢愉场景。
口弦不仅用于弹奏传统
乐曲,还能演奏现代
乐曲。王泽兰老人于1962年(她当年17岁)参加了在成都举行的全国民族乐器大展演,她用
口弦演奏了一曲《社会主义好》,受到评委和观众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