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
挑花相传始于唐代,它扎根于民间,历史悠久且
世代相传,并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具有很强的地方代表性。在历经长期的发展中,其
创作题材和内容不断丰富完善,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三大方面,即:祝福类题材、生活类题材和自然类题材。首先,表达
吉祥寓意的祝福题材,其目的是为了借助
谐音、比拟、借喻等象征手法,表达百姓内心最美好的愿望和对
吉祥与幸福的渴求,如“双福捧寿”、“状元及第”、“
狮子滚绣球”、“蝴蝶扑金瓜”、“
凤戏牡丹”等。这些
挑花图案的题材和内容反映了当地乡民的积极心态和生活追求,在过去相对封闭落后的自然环境下,老百姓面对困难的生活环境却
逆向生长出求吉祈福的心理,他们祈求丰衣足食、风调雨顺,希冀老人
长寿、儿孙满堂,祝福爱情美好、家庭幸福。其次,反映日常生活的题材,则体现了当时当地的风土民情和生活习惯,其内容包括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房屋、车船、
稻谷、
瓜果等。这些看似平常普通的内容却折射出乡民对现实生活的热爱与满足的心理。另外,描绘动
植物与风景的自然类题材亦是望江
挑花常为
表现的内容,它包括
日月星辰、花鸟鱼虫、自然风光等单体或组合元素图案。这些内容的
表现往往基于两种目的,一是通过寓意符号的形式
渲染喜庆
吉祥的气氛,如:望江
挑花被面、床单、枕巾,常见
竹叶、
梅花、
柏枝等
植物纹样的
边花和
角花装饰,它们配合主体
纹样的
吉祥团花内容,既热闹了氛围,又强化了
吉庆喜气的主题;二是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记录当地的
人文风景、自然风光,表达民间艺人朴素乡俗的
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