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在日本的姑苏版作品中,这样的洋风因素不完整的
美人童子图数量不少,以《猫鼠美人图》为例,这张作品的人物形象与《
采莲母子图》中的人物造型特点一致——头大,这是嘉道时期中国人物画的造型特点。这幅画中的“洋风”尚有一些,但与《
四季美人童子图》相比明显弱化,地砖尚有透视,但几条构成
门框的斜线几乎是完全平行的,身后的环境场景没有任何描绘。通过《
琴棋书画图》、《下棋美人图》、《
美人画松图》与《
渔乐图》等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作品的洋风因素趋弱的同时,画面
道具越来越精炼,
背景大面积空白的情况也变得普遍,整体
风格更加乡村化。一些婴戏作品的洋风因素也不完整,署款瑞祥痴老人的《三童戏游图》,
画题纪年为“庚辰冬日”,应该是乾隆二十五年(1760)。署款(桃)花坞中□方主人的《螳螂三童图》,此幅画作
尺寸比较前图长宽各
缩小一倍,
画幅面积只相当其四分之一。两图地砖尚有明确的透视,但物象都没有投影。《拾全图》与《
财源图》应该属于同一套作品,二者
画幅尺寸与《螳螂三童图》接近,但地砖的
线条已完全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