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以后,党和国家对
民间艺术曾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南、
北肖里村年画生产者组织起百人以上的年画会、
刷印年画质量也逐步提高,年产三百万张,多为包括
神马的传统旧样、精糅互见。后来省、县
文化部门配合西安美术学院学生实习,来南、北肖里进行年画改革,集中
创作了一批新年画,计有志愿军、
解放军、
战斗英雄、劳动模范等形象的新
门画;宣传工农联盟、兴修水利、婚姻自由、学习文化的新墙画,由年画会
制版印销,但对
神马画则严令禁止。新年画虽然
表现了崭新的生活内容,但却不能完全被群众接受,仍未达到替代旧年画的目的。究其原因,一是作品质量问题,改革的新年画在题材内容方面对劳动人民的思想
情感及
美好期望了解得不深,流于概念和一般化;二是造型、
色彩都过分强调写实、未将凤翔传统年画特色与现代生活结合起来,画面上缺乏
喜庆效果且
色彩不够强烈。农民感到不少作品没看头、没说头、没想头,而
文化部门对新年画的
创作和推广,没有坚持巩固和提高,缺乏认真的总结和持续的探索,工作上往往有始无终,对传统年画的精华与糟粕也缺乏细致的研究和鉴定。当然,旧观念和
封建迷信思想残余地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年画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