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年画销售,大致上有
画铺自销、店铺兼营、摊贩推销、行贩兜售等四种方式。1962年,凌虚先生采访卖画老人钱杏生后,写了一篇《唱年画》:『钱杏生今年75岁,世居上方山行春桥渔家村,世上三代都是以种田和卖画为业的,每当旧历年底到开春三四月这段农闲季节,他向桃花坞年
画铺批回一些年画,掮着到四乡兜售。』『每到一处,把画摊开,照例要唱四句「开场白」:我格物事难得到,我格物事顶细巧,九个九也勿连牵,个个要卖老白钿。』(苏州
方言『我格』即『我的』,『物事』即『东西』,这里指年画,『老白钿』即铜元,清代一枚铜元作十分,『九个九』意即『差一分也不卖』,以表示老
牌子扎硬)『卖画人的
唱词各有传授,
唱腔介于山歌与顺口溜的味道。要背得滚瓜烂熟,一到场地,就会脱口而出,遇到高兴,还要即兴几句。』『当石印和
胶版年画流行之后,桃花坞年画受到了严重打击,
画铺老板只顾贪图眼前
利益,用粗制滥造的手段以求得成本的降低,不但不再
创新画稿,而且
刻印质量每况愈下。于是,人们就不太喜
木刻的
百子图,而爱买
胶版的胖娃娃。
百子图「眉毛眼睛分不出(即
刻印的模糊),不
吉利,不中意」,而胖娃娃则是「圆滚白胖,清清爽爽,大家欢喜」。因此,除了极少数品种和迷信品以外,很多品种为
胶版画取而代之。大约
解放前十几年前,钱老艺人已兼售石印和
胶版年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