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雁门乡一带,为老人准备的衣物包括
帽子或
头帕、衣服、
裤子和鞋。
帽子、
头帕任选其一,多选用
纱布、
棉布、绸布,
帽子是一顶
黑色的瓜
皮帽,
帽顶挂红,据说这样下辈子就可以投生到富人家里。用棉或绸布制作
长衫,表示投生后寿命
会长。
忌讳穿带
皮毛的衣服,以防
逝者转世投胎成牲畜;不能穿
化纤织物,认为
化纤衣服风化后对
逝者不好。衣服件数讲究单数,为三、五、七或九件,表示还有多余的衣物。内着
白色绸布衣服,
外套两件或六件或八件
长衫。颜色还可选
绿色、
红色、
黑色,不用
蓝色,认为穿在世时常用的颜色会对后代不利。如果
逝者的父母或长辈在世,就必须把里面那件
白色绸衣穿在最外面,意为提前为父母
戴孝。要准备两条
裤子,内为绸布,外用
棉布。
缝制这些衣物的时候,缝
衣线不能
回针,也不能留线疙瘩,否则会对后代不好,由新布做的衣服一旦备好就不能过水
清洗。不准备
坎肩或
羊皮褂。需要准备一双
白色袜子及一双
黑色棉布鞋。
鞋子,
羌语称“
帕帕鞋”或“
鸡婆鞋”。男女样式不一。男性穿
花鞋,
鞋面不能包完,
鞋底有三层
棉布或绸布,上用
丝线缝制各色花样。不能穿
云云鞋,认为
麻布为底的
云云鞋是在世时穿着做事用的,死后再穿下辈子会很辛苦。
逝者穿着“
帕帕鞋”,寓意会投生到富人家。女性穿绣花尖尖鞋,
鞋底用
笋壳制成,
针线较为稀疏,
鞋底上画一株万年青树。老人去世后,所有儿女都纷纷赶回家,穿
孝服,给老人下葬。
孝服为
白色,
素面无花,包括
孝帕、
孝衣、孝鞋。过去用
麻布,现在用
棉布缝制。
孝帕长度、
戴法均
男女有别。女用
孝帕长2.5米,戴时先在额前挽一圈,剩余部分在头的两侧自然下垂,男用
孝帕长2米,要在额前挽个疙瘩后,其余部分披在脑后,一直垂于腰间。
裤子为平时所穿,多为
黑色。
孝服按照与
逝者关系的亲疏远近而不同,关系比较亲密的要穿
孝衣、
戴孝帕,关系一般的只
戴孝帕,参加
葬礼时所穿的鞋不讲究。
逝者亲生儿女要穿孝装120天,不能洗。现在这种习俗有所变化,穿
孝服少则3天,多则1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