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锦中的
抹梭妆花缎(图2-28)是在大花楼织机上手工织制而成的,
抹梭妆花缎实际上不含通经断纬的盘织工艺,所有的纹纬采用通织法织入。在
织造开口方面与妆花缎也不完全相同,
抹梭妆花缎含有两种开口系统,织地纬用范框开口(向上开口),织纹纬用束综与障框配合开口,同时还得起一范框才能把地部的纹纬织入背面。 另外要根据花本进行同一梭口的多次局部开口,引入不同色纬。但由于采用通梭
织造在同一纬向上并列循环的花纹单元,每个单元的配色都完全相同,不能达到逐花界色的效果,为求得图案配色的变化丰富,采用分段换色来变换上下花纹单元的花色配置,因此
抹梭妆花缎背面呈现有一段段的横向彩条。但在整体配色中,除分段换色外,还须有一两种颜色通匹不变作为统一整体
色彩的统色。在地部,经线与地纬交织成七枚经面缎或八枚经面缎,在花部经丝与纹纬以十四枚或十六枚纬面缎有规律地交织,在地部不显花的纹纬也要与经线在背面交织。从背面来看,纹纬与经线以七枚或八枚纬面锻交织,其中同一组纹纬的不同色丝是以共口的方式交织其后的,共口后纹纬变得较粗,会影响正面质量,使得织物厚硬而无法使用,所以
抹梭妆花缎 的局部用色不可太多,一般四五色即可。另外,
抹梭妆花缎 还是釆用二梭地纬一梭花纬的配比,同时妆花细腻程度还受到提花纤线数的限制,一般一纤控制多达六七根经线,即六七经线在花纹中同步运动,构成最小跨度。而
织锦缎一般一梭地纬与多梭花纬为一循环,并且用料较细,这样纬线密度较大,可以织出细小的图纹。两者相比,缎地效果基本一致,而花部的粗细效果及
色彩配置相差甚远,
抹梭妆花 相对适合于大花纹、大块面、
色彩艳而不能太多的平面图案。
抹梭妆花 除
织造匹料外,清末以后,民间作坊中曾生产过一些不加金线的抹梭
织锦台毯、抹梭
织锦靠垫和提包、琴条等实用品,图案有龙凤、花卉、人物、
博古、
琴棋书画、
亭台楼阁等。整个织品只固定用四五个颜色装饰全部花纹。用色虽不多,但效果雅致清新。过去
云锦行业中叫它为“
洋庄货”,因其主要销售对象是来华旅游的外国人和归国观光的海外侨胞,20世纪30年代在外销上曾经风靡一时。
抹梭妆花缎产量明显高于妆花缎而远低于机械化
织造的
织锦缎,从工艺技术来看,
抹梭妆花缎 是妆花缎向
织锦缎发展的过渡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