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慧安的杨柳青年画中还有一套《
红楼梦》题材的作品,共十二幅,也很珍贵。计有《栊翠梵音》(妙玉)、《画蔷费解》(椿龄)、《误入怡红》、《仙艳冠群芳》(元春)、《
鹦鹉犹诵葬花诗》(
黛玉)、《艳冠群芳》(
宝钗)、《金闺独许占才名》(
王熙凤)、《稻花香里
读书声》(李纨)、《空房月冷独吟诗》(香菱)、《一生风月且随缘》(碧痕)、《十五盈盈一味痴》(小红)、《不学
美人装愿衣
公子裳》(宝琴),合成为屏条形式。当时“尊崇正学”,视《
红楼梦》为淫词秽说,禁止刊行。钱慧安此作除了为卖画养生外,也有其不顾
正统儒学思想的束缚,抒发自己的胸臆,以示超越前人的思想在内(改琦有《
红楼梦图咏》)。钱慧安遗品中还有六幅“过稿
仕女”,皆为屏条形式。计有:《连仲三元》、《
端阳献瑞》、《竹庭消夏》、《举案
齐眉》、《纨扇扑萤》、《老莱娱亲》。又有六幅三裁(整张纸割三开)画,近年已由
天津杨柳青画店翻刻成线版,并绘制成彩色年画,出国展览。如《小红低唱我吹箫》、《东山丝竹》、《停车靓渭桥》、《桂花香近少年头》、《输却买花钱》等等,都是钱慧安拟前人
诗句或文学
典故而
创作的年画佳作。这类作品于新
中国成立后不断被发现,对于研究民间年画与传统人物
画家之关系,很有参考价值。钱慧安的晚期作品因受民间年画影响,
风格题材也有所变革。在已收集到的钱慧安为
南京、
苏州和
天津绘制的“笺谱”中,有不少是民间年画题材和形式的。如《独占鳌头》,画两个
童子手举一整头鱼灯和一“状元”红灯。《和气生财》一图,画民间
玩具和爆竹、
横笛等物。钱慧安还给
天津华文书局绘制了一部《七十二候笺》,其中有《宜春迪吉》一图,画一不倒翁,头戴纱帽,身穿官袍,手摇折扇,
开口露笑,讽刺了那些刮民钱财而又摇摇摆摆无所事事的赃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