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庆地区有“潜山的麻、太湖的茶、宿松的烟叶、望江的花”的说法,望江的花”是说望江的
棉花好。望江是国家优质棉生产出口基地县。县区内四乡八镇的农民家庭棉
纺织业发达,
质优价廉的土纺、土织、土染的农家老布、
棉线为
挑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望江
挑花大约形成于唐代,相传唐代大文学家罗隐为避“
安史之乱”隐居到望江县的香茗山下,一次,他偶然发现村姑们头上扎的
方巾正面图案很美,但反面却
针脚凌乱。于是,一番苦思冥想之后,他建议村姑们在正反两面都运用挑针,使反面的针迹也规整起来。望江
挑花由此产生了,此后兴盛于明清,一直流传至今。它是由心灵手巧的望江女性们一针一线在家织土布上正反两面挑出图案的布制日用品。传统的望江民间
挑花是农村妇女们利用农闲时间
挑制供自己使用的,没有专门的加工工厂,也是不在市场上销售的。上个世纪
八九十年代以来,望江县的鸦滩等乡镇将
挑花绣品作为手工艺品在市场上推广、销售,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望江
挑花2008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扩展名录,属于传统美术(民间美术)项目,序号324.编号Ⅶ-25
挑花。多年来经过多方的努力,望江
挑花艺术在国内外的影响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