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体制和经营不善等多方面原因,
蜀锦逐步退出市场,传统
蜀锦织造技艺也面临失传的危险。此时,一个问题始终困扰着贺斌:难道几千年传承至今的技艺就这样面临失传?怎样才能更好地把
蜀锦织造技艺完整地传承下去?由于个人势单力薄,他觉得要团结更多的人一起为之努力。于是,他便走访了厂里许多从事传统手工
织造技艺的老师父,向他们讲明想法和目的,这些想法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贺斌开始收集老师父口述材料,从他们的讲述中,整理出上万字的传统
蜀锦织造各道工序的工艺参数和资料,从而为后来的修复、传承、保护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他还和几位老艺人一起,开始复制打造新的手工
织机。在大家共同努力下,经过几年辛勤劳动,他们终于完成了五台手工
织机的安装和调试,且能上机
织造。如今,他每天都为参观的中外游客展示表演手工操作技艺。看到几千年的
织造技艺得以恢复,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他心里充满了喜悦之情和欣慰之感。特别是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四川周”的展出中,不论是国人还是外国友人都惊叹我们能用这台古老
花楼木织机织出
美丽的古
蜀锦图案,这是对古老
蜀锦织造技艺,也是对传承工作的一种肯定。他和同事们还整理复制了失传已久的唐代
连珠对马锦、
花鸟纹锦、
联珠狩猎纹锦、
蝶纹锦,宋代的
红地八答晕锦、灯笼锦,明清时期的座龙锦、
百子图锦、
太子绵羊锦、汉代
风格团龙锦、现代的三星堆金面罩锦、熊猫锦、
川剧脸谱锦、
凤穿牡丹锦等纹样。其中,贺斌所
创作的《灯笼锦》、《熊猫锦》已被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织锦专业委员会、中国
织锦工艺陈列馆收藏。2006年9月,贺斌被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织锦大师评审委员会授予“中国
织锦工艺大师”称号;2007年被四川省文化厅命名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蜀锦织造技艺”的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08年元月,在首届四川民间工艺百家评选时,被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授予四川十大民间艺术家称号。2012年,授予“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