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总体目标和
蜀锦保护的三步规划,成都市丝绸总公司正式组建了“成都
蜀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成都
蜀锦织绣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并且做了三件事:一是利用
蜀锦厂的旧址暂时建立
蜀锦展示厅约700平方米,
蜀锦织造工场约200平方米,满足旅游和市场的暂时需要;先保住传统
织造技艺和老艺人,使其技术不致失传,继而加大培养新人的力度。二是组成
蜀锦研究、设计试样机构,以4台
蜀锦花楼木织机、30台铁
织机的规模生产
蜀锦;随着保护主体的确立,
蜀锦开始恢复性地起步。三是在省市政府和各级部门的协调帮助下,2002年成都
蜀锦厂的分流安置工作启动。位于
浣花溪畔的
成都市蜀锦厂,处于
杜甫草堂以东,百花潭、青羊宫、浣花公园的中心地带,府河、
南河在这里交汇。这里绿树成阴,从新建的
蜀锦展示厅里不时传来一阵阵“棒棒依”
木机投梭、
打纬的声音,在4台复制的清代花楼
织锦机上,7位戴老花镜的老者在
织机上下忙碌着,他们正在为2003年11月召开的全国
织锦专业委员会成都年会作准备,他们都是成都
蜀锦织绣有限责任公司(蜀江锦院)聘请来传授传统
织锦技艺的老艺人。来到了熟悉的环境,做着自己的绝活手艺,他们打心眼里高兴。
蜀锦就像门前的锦水,静静流淌了不知多少年,其间,起起落落,风风雨雨,流进了21世纪的太平盛世,赶上了党和国家对民族文化的全面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