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年画的断代,一直以来在学术界十分模糊,并无十分明确的论断,目前存在两种判断方式:一是依据作品本身的年代,即作品完成的时间点,这与其他绘画作品无异;二是依据版本的年代,即年画
雕版的
刻制年代,这与年画是批量生产而非唯一
创作的性质有关,也与年画
制作分为“
雕版”和“
刷印”两大步骤的工艺特性有关,亦是问题的难点所在。若我们把古版(老版)年画的时间区间定义为上起年画肇始时期的年代社会,下迄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前,那么
印制于这期间的年画必然毫无疑义,而以版本年代作为依据,则又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老版新印,即
印制所用的
雕版为古代
原版,但
刷印和
彩绘年代并非当时,而是后期完成;二是老版复刻新印,即
印制所用的
雕版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按照老版的画样重新
雕刻的,并同期完成
刷印和
彩绘。因此笔者认为,在判断年画作品的年代时应按照上述情况加以细化,若是
原版原作,可按照实际年代进行注录,如明代、清代、民国,有确切年号的则一并标明,如清康熙、清嘉庆等;若是老版新印,应标注版本年代,如
清代版、民国版,有具体
印绘年代的也应一并标注,如20世纪50年代印;若是老版复勿新印的,应尽量标注清楚复刻版本的年代和
印绘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