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整个历史发展来看,佛道两教在
中国未能长期占据“国教”地位,统治阶级对之又拉又打的现象非常显著。
佛教东来之初,统治阶级以为它能“助王政之禁律,益仁智之善性”,故加以提倡。
佛教依附神仙方术而扎根,迎合魏晋玄学而发展,到南北朝时几有压倒
儒学而为国教之势,隋唐时期更是盛极一时。这种发展正是
佛教方面的依附迎合与统治阶级的拉拢扶植相结合的结果。晋
僧道安曾说:“不依国主,则法事难行”。此语已为随后的历史事实所证实。南北朝时期,不论在南方还是北方,不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政权,都曾大力扶持
佛教(
梁武帝为其
典型),致使佛化被于
中国,“释侣阗邦,寺塔充国”。隋朝统治者更“广建寺塔,广度
僧侣,广写
佛经,广交
僧侣,广作佛事”,拉拢利用
佛教之热心,不下于
梁武帝。有唐一代二十名
皇帝,除武宗外,都不同程度地赞助
佛教,武后执政时佞佛尤甚。唐代
佛教登峰造极,“洎乎
九州山原,两
京城阙,僧徒日广,佛事日崇”。后五代之梁唐晋汉周,北方之
契丹,南方之南唐
吴越,“均常取护法政策”。
宋太祖即位伊始,即解除显德毁法令。
宋太宗更立寺设斋,礼佛听经,复兴佛法。真宗以后,甚至以
宰相为译经“润文使”。北宋诸帝除徽宗外,多承
祖宗(
太祖太宗)成规,保护
佛教。南宋诸帝亦皆事佛,唯因理学兴盛,吸收
佛教哲学,
佛教“既受孔教复兴之排斥,又加以国乱频仍,实力大衰”。元代大崇喇嘛教,明代亦予优待,虽然和尚出身的
太祖及其后诸帝多信佛,及至世宗排佛,汉地
佛教已一落千丈。清代,
康乾二帝盛奖
儒学,清廷虽为怀柔藩部而保护喇嘛教,但汉地
佛教早已颓势难转了。综观
佛教在
中国昌盛之时,统治者奖掖
佛教的具体手段甚多。隋唐时有赏赐庄田、建寺度僧、免役免赋、布施僧众、赐紫衣、赐师号、
官补德号、赐夏腊、授
官阶、赐国师号等等。宋元以后亦有赐紫衣、赐寺额、赐钱物、授爵位、建寺礼庙、赐著作入藏、行香等等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