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春水
纹样以“纵鹰
鹘捕鹅雁”为要旨,但在长久的流传过程中,以春水
图式为源,又发展出不少其他样式,
禽鸟也变得多样,鹰的形象逐渐被忽略。如出自黑龙江阿城金代齐国王墓的
瑞云双鹤纹
织金绢袍和1955年北京庆寿寺双塔出土的
缂丝紫汤鹅戏莲片。关于此
缂丝的用途,似有隐约争议,这里不做展开。1257年,它随葬海云大和尚的
衣冠冢。
缂丝紫色地,题材为
水波中的鹅戏莲花,花纹形象细小,
构图取
四方连续的形式,其图案如今通常被称为“紫汤鹅戏莲”。
风格与此类似的织品在内蒙古达茂旗明水墓和西方一些博物馆的藏品中也有发现,有些被称作水鸟纹
缂丝。被
叶子包围的水禽
纹样在13世纪的北亚和
中亚很常见,这些均可视作13、14世纪的作品。明水墓出土的缚丝
靴套,相比上述“鹅戏莲花”唯题材少了鹅,达到了不织水似见水的效果,从
落花/
枝叶就可感受到
水波荡漾、
落花飘零的意境。出于对时代和图案的双重考虑,专家将它命名为“
紫汤荷花”,这个命名得自南宋书画
裱褙锦。命名如此,欣赏的意味自然蕴含其中。也许这样的春水图正是后来常见的着重
表现池塘小景的
刺绣“
满池娇”的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