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两则材料是最早(20世纪30、40年代)进入
羌区考察的美籍学者
葛维汉与“大学生暑期边疆服务团”留下的。同样作为外来观察者,并且他们的观察对象也差不多是同一时期的羌族服饰——他们得出的结论也是基本一致的。他们均指出
羌人服饰原本多为朴素的
麻布白衣或
暗色绸衣,同时还提到这样一种服饰——“通常是无袖的,由动物皮制成,毛留在皮衣上”、“一无面山羊皮背心,棕色羊毛长背心,以御寒避雨之衣”——笔者在当地见到了这种保留原始
皮毛色彩和质感的“
皮褂褂”。然而,身着这种“
皮褂褂”的人却十分少,据牛尾巴寨的村民告诉我:他们都来此更“上边”的
村寨(在他们眼里“上边”象征着原始、不开化)。正如我们所见的,这种
皮褂褂大多已经被去功能化,演化成了一种更富于装饰性的普通
坎肩,只是在
袖口处有的还保留了一圈细细的穗子,使人将之与原来的“
皮褂褂”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