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三联之间尚缺一联,因而很难将此种拼接作为定论。但它们之间有很多吻合的特征:第一,是透视合理,将画面上的建筑画上延长线,基本都能聚焦至同一心点;第二,是画面所
表现内容一致,被称为《西湖行宫图》的画面上同样也是
表现美人
童子在
宫中嬉闹的场景,妇女与
童子的大小
比例、
装束与打扮基本一致;第二,《西湖行宫图》画面中间的围墙上书写“行宫”二字。这与连昌宫作为唐代皇家行宫的性质相同;第四,
远景都借用西湖景色,《西湖行宫图》远处的堤坝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苏堤,而山峰应该是被称为“
双峰插云”之一的北高峰,加上“行宫”二字,这也是该作品被定名为《西湖行宫图》的缘由;第五,三张图的“苏堤”与山脚都能连成一直线。另外,还有众多细节的相似性,如
芭蕉、树木、假山以及砖和
屋檐等的形式和表达方法。这三联作品放在一起,总体上看还比较协调。构图左右呼应,人物视线集中在画面中央,左下角的两只仙鹤同右边的一只仙鹤遥相张望,从而形成画面的整体性。但右侧一联与左侧两联也有一些不吻合的地方,如左边的池塘没有
荷花,而右侧有。栏杆则相反,左侧有而右侧没有。另外,左右两边堤岸的砌砖大小不同,右侧水面上方的砌砖由八块构成,而左侧仅有五块。更为关键的是投影表达的不一致,左侧画面物体的投影向右投,而右侧画面物体的投影向左投,也就是左右两边并非
表现同一光源状态下的景致。针对投影的方向问题,也许可以有两个解释:一是《连昌宫图》原本就是想象的作品;二是在传统中国画中,有在
四条屏中分别表达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传统,作者会不会在这个想象的场景中,主观地运用关于光线的知识,表达出连昌宫从日出到日落一天的完整景象呢?这些疑点有待于关键一联的出现,再做进一步的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