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服饰文化是羌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其历史发展和社会时尚嬗替的标志之一,与其地理环境、社会结构相适应,男性服饰以其厚重、耐寒、利于劳作和狩猎为特色;女性服饰却相对轻薄,利于家务和田野劳作。羌族服饰非常丰富,包括
头帕、长杉、
领褂子、
裤子、鞋、裹脚、
围腰、
鼓肚子、
腰带、
飘带。结构上不仅较好地延续了传统
游牧文化的特点,而且在吸收和融合其他民族服饰文化的基础上,在服从于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前提下予以发扬。
上衣采用
立领、
偏襟右祍、
宽袍、无腰身的H型或小A型为基本款式。其外形轮廓筒单,衣服上下不取腰身,宽大平直,造型线条比较硬朗,长至足面。袖与身连裁,无肩斜。主体
色彩受自然、信仰、审美等因素的诸多影响,素雅端庄,以白、蓝、黑为主色调。仅在
领口、
袖口、
围裙、鞋等附件上
绣花,进行修饰。纹饰
色彩搭配对比强烈而协调。服饰
绣花工艺精美,图案丰富,造型及纹样组合蕴含了羌族的文化观念、信仰、礼仪道德等内涵,具有较强的装饰性和艺术性。如
围腰上以桃、李、杏、梅、菊等花朵图案为装饰,寓意美好、圆满;
鼓肚子上缀以羊角或蝴蝶以寄情思;
鞋子上绣云纹,表达对先祖的追忆和
羊图腾;孩童
帽子上绣羊角花、松树等表示长命富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羌族妇女的
头帕,不同的寨子有不同的特点,有以装饰为主的,有以保暖为主的,有以护发为主的,还有以崇拜和缅怀为主的。既是一种
美丽的追求,更是一种
风情的彰显。羌族的服饰有明显的代际特征,老年人的服饰较为素雅,颜色深沉,年轻人的服饰
色彩鲜艳。如男女青年喜欢系绣有花饰的
通带,状如马耳朵,称为“马耳朵
飘带”。同时,局部
装束也能反映出婚姻状态,如未婚女子不绾发髻,婚后换发式、
包头帕等。羌族
释比在主持民间信仰活动时,也有专门的
法衣。羌族饰品喜用
银饰,既用于有实用价值的物品,如
针线包、
烟袋,也用于装饰如耳环、
银牌等。羌族服饰文化是羌族
民俗的一部分,其制作、穿戴的过程和使用的文化场景,均反映出羌族处理家族、地方社会、人与神、人与环境间关系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