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文字是
司马迁从《
韩非子·十过篇》钞来的,《匈奴传》说“西戎八国服”,这里说“益国十二”,不知道哪一说合于事实。至于未被
秦穆公所吞并的,陇山之西有
绵诸、翟、䝠等,岐山之北有义渠、大荔、乌氏、昫衍等。
绵诸,在今甘肃天水县;汉县有
绵诸道,属天水郡。翟,在今甘肃临洮县;汉县有狄(翟)道,属陇西郡。䝠,在今甘肃陇西县北;汉县有䝠道,属天水郡。义渠国地方大(《秦本纪·正义》引《括地志》云“宁、原、庆三州,秦北地郡,战国及春秋时为义渠戎国之地”)其都城在今甘肃宁县;汉县为义渠道,属北地郡。大荔在今陕西大荔县;汉县为临晋,《
汉书·地理志》云“故大荔,秦灭之,更名”,属左
冯翊。乌氏,在今甘肃平涼县西北;汉县为乌氏,属安定郡。昫衍在今宁夏灵武县东南;汉县为昫衍,属北地郡。在这些戎国中,只有大荔在东面(《史记》说在岐北,误),昫衍在北面,其它都在今甘肃境:计在陇东的有义渠、乌氏,在陇南的有
绵诸,在陇西的有翟、䝠。穆公之后,秦国必然继续不断地向西方进展,可惜传下来的史书都没有记载。直到战国中期,《秦本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