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如此,推行标准化的
羌语显然不易。近年
威州师范学校的
羌文班已停止招生。主要原因应是,在本地普遍以“
汉话”(
川西方言)作为各地人群间的“共同语”至少已有百年历史,而由于各
村寨、各个沟的认同与区分机制,也让他们不易改变原有的“乡谈话”。况且各沟各寨羌族与外界接触渐多之后,使用“
汉话”的机会更普遍,因而“乡谈话”仍在继续流失之中。无论如何,共同本土语言文字的推广、使用虽然缺乏成效,但这些活动作为一种“
展演”,推广了“共同
羌语”此一观念,在凝聚羌族认同上仍有相当意义。虽然,以乡谈话沟通还是有困难,但羌族
知识分子普遍认为,各地乡谈话是一种共同的羌族
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