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流行的
戏曲风格多样,其中首推
昆曲。
昆曲自开始流行到清乾隆中期,在大约二百年的时间里,一直是江南
戏曲市场的主流。不过也并非所有人都喜欢
昆曲,因为布景简单,曲调舒缓,故事单一,文字聱牙,吐词又是过于地方化的吴侬软语,对于很多商人来说,不易欣赏理解。而
昆曲之外的
弋阳腔、秦腔、佛子腔、
罗罗腔等曲乐,
音调激越,
节奏明快,表演花哨,场景复杂,气氛热烈,很受中低层民众的欢迎。清人钱泳提到,
民间“视《
金钗》、《琵琶》诸本为老戏,以乱弹、滩王、
小调为新腔,多搭小旦,杂以插科,多置行头,再添面具,方称新奇,而观者益众。如老戏一上场,人人星散矣。”多种
戏曲汇集在苏州,争妍斗奇,活跃了苏州的
戏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