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容镜的插图《金闺小照》,上书一行小字“承勋鲍天锡摹”。难免让人觉得《西洋远画》的
摹写者也是鲍天锡。类似的
题字,可见于康熙二十八年(1699)苏州启贤堂刊《
扬州梦
传奇》,上署“旌邑鲍承勋子摹”。可见鲍天锡常以善
摹写而自诩。鲍天锡在作品上不单署其名,而是强调作为鲍承勋之子,
郑振铎正是据此推测鲍承勋在当时的名气很大。
徽州刻工起初往往是白手起家,依靠手上技艺,通过积累,由
刻工上升为书坊业主,设立刻坊,
雇工刻书画。书画
刻印技艺作为家庭
手工业,在
徽州刻工中世代相传。鲍承勋、鲍天锡父子应该就是这样的情况。昏花镜的插图《如意珠》一图标明
刻版者为“旌邑
吕祚裕孟宽父镌”。《如意珠》的画面并不复杂,完成该图对于技术娴熟的
徽州刻工而言三两天足矣,无需两人合作完成。因此,
吕祚裕、孟宽父二人应该是整本书的刻制者。吕、孟二位作为旌德老乡,很可能是鲍家的
雇工。鲍天锡由刻而绘,“旌邑鲍承勋”则无疑是他们的金字招牌,
刻印质量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