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桠既备,树亦成形。到了1930、1940年代,
中华民族之历史结构已规模初具,此时出现许多名为“中国
民族史”之综合性著作。关于“羌”或“
氐羌”的琐碎研究,在此时也凝结为较完整的体系——有关一个民族绵延数千年的“历史”。这个“历史”,也是更大范围的“中国
民族史”的一部分。在这些名为“中国
民族史”的著作中,“羌”或“
氐羌”皆代表一古代重要民族或民族集团,在数千年历史过程中一方面与古华夏相争战,另一方面又不断融入华夏,因此其后代目前广布于汉、藏与许多西南民族之中。譬如,
王桐龄认为氐、羌与戎都是西藏民族的一支;戎在周秦时同化于汉,氐、羌也在
魏晋南北朝时加入汉人血统之中。又如,
林惠祥认为“
氐羌系”为藏族来源之一,春秋时为西戎,其与
华夏族杂居者皆同化为华夏。这一民族在汉代为羌,宋时为西夏,明代为
西番诸卫,清时为
唐古特族;另有一部分为
氐羌,与
回族杂居西北;一部分为西南夷,与罗罗、缅甸族及僰掸族相近。同样地,两位作者皆以羌或
氐羌来联结汉、藏,或联结汉、藏及各西南、西北之非汉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