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研究继承杨柳青
木版年画的传统特色,
天津美术社于1960年成立了杨柳青年画编辑组。当年派
何正慈、那启明、江泽到山东、山西、河北东丰台等地采风,搜集有关
木版年画资料,认真研究了杨柳青
木版年画的传统特点,组织现实题材的
创新杨柳青年画,陆续在1961年至1963年
出版。杨柳青年画的
创新实践,受到了美术界的重视,农民也很欢迎。其中
张鸾的《五子爱清洁》、《三打白骨精》,赵敏生的《春牛图》、邵文锦的《山鹊山鹊你别啼》,一次订数都在30万张以上,那启明的《
春风得意》、《金粟碧波》、张泽芯的《
荷塘鱼跃》、何国华的《
连年有余》,
张锡武的《淀上渔歌》,于化鲤的《百花争艳》、《友朋自远方来》、张希苓的《母子安康》等发行也都在10万~20万张。
创新杨柳青年画一般都具有画面丰满、
色彩鲜艳、人物突出的特点,这使杨柳青年画在改革,提髙的
创新道路上,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文革”后,全国年画
出版蓬勃发展,
创新的杨柳青年画也在各地
出版中遍地开花,涌现出大量出色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