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江南地区的城市,开始向综合性大都市发展。
杭州、南京和苏州更是各大城市中的
翘楚。
杭州在南宋时就是全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明代初期,南京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到明代中期,苏州的经济地位和文化地位已经超过
杭州和南京。16至18世纪三百年间,
丝绸业和
手工业是苏州两项最主要的基础产业。苏州的崛起是中国封建社会
第一个不依靠首都地位完全依靠工商业崛起的大都会。当时苏州拥有全国最大的丝绸、棉布和书籍市场,以及江南地区最大的粮食市场和日用品市场。苏州还是江南地区的
加工中心,周边城市的商品要运到苏州进行深
加工。苏州又是重要的
港口,造船业发达,据说云集此地从事海上贸易的船舶,全盛时达到一千艘。明中期以来,苏州已经是江南地区的区域中心。所以才有“东南财赋,
姑苏最重;东南水利,
姑苏最要;东南人士,
姑苏最盛”、“山海所产之珍奇,外国所通之货贝,四方往来,千万里之商贾,骈肩辐辏”的说法。这种格局一直延续到清乾隆时期:“四方万里,海外
异域珍奇怪伟、希世难得之宝,罔不毕集,诚宇宙间一大都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