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
丝织品,出现在距今约四五千年前的南方的良渚文化遗址中。1958年,在浙江吴兴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了精致的
丝织品残片,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
丝织品实物。到商代(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中国丝织物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战国时期(前476〜前221年),丝织物品种已多样化,湖南
长沙、湖北
江陵的楚墓中均曾出土过绢、绮、纹罗等
色彩鲜艳的
丝织品。汉代的
丝织品,在新疆、蒙古、朝鲜出土很多;在南方的湖南
长沙马王堆汉墓、湖北
江陵汉墓也出土了纱、罗、绮、锦等花色品种众多的
丝织品。从现有考古和文献材料来看,汉代中原地区的
丝织业已经相当发达,不仅在生产技术上已经达到很高水平,而且产量也十分惊人,除供应国内需求外,还通过“丝绸之路”远销到希腊、
罗马。“
赛里斯”(“丝绸之国”之意)就是由此而得名。两汉时期,南方的
丝织业除了巴蜀地区的
织锦一枝独秀外,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