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苏州市文联作过调查,当时『桃花坞现存的残版,最早的不过是清末
光绪、宣统年间的遗物』。『曾访问过一位83岁的
汪焕文,是
三清殿(苏州玄妙观)专卖年画的老前辈。据他所知:
太平天国革命以前,苏州的年画行业,发展到50家左右,分设在冯(枫)桥、
山塘、
虎丘和桃花坞等地方。
太平天国末年,清兵围攻苏州,冯(枫)桥、
山塘一带,被大火烧了七天,各作坊所存的年画
雕版,几乎全作灰烬。这是桃花坞年画发展史上的一次浩劫。以后年画铺便集聚到桃花坞。迁到桃花坞以后,年画已经开始衰落,但还能勉强维持旧业。随后又因受了上海石印年画的影响,市场就越来越缩小了。』『桃花坞年画的市场被迫缩小了,它的发行便以农村为主要对象,因而使它更接近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