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梦龙还在《醒世恒言》中的《
施润泽滩阙逢友》一篇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吴江盛泽一个名叫施复的人,本是一个“家中开张
织机,每年养几筐蚕儿,妻织夫络”的“小户儿”,“
本钱少”,“织得三四尺,便去市上出脱”。但由于他蚕养得“并无一个绵茧”,缫出的丝“细圆匀紧,洁净光莹”,织的绸“看时光泽润泽”,商人们都“增价竞买”。“因有这些顺溜,几年间,就增上三四张铀机,家中颇饶裕。里中遂庆个号儿叫做
施润泽”。不久,又由于“
蚕丝利息比往年更多几倍,欲要又添
张机儿,怎奈家中窄隘,摆不下机床”,便将“因蚕事不利”的“间壁邻家住着两间小房”买下“铺设机床”。以后继续“昼夜营运。不上十年,就长有数千金家事。又买了左近一所大房居住,开起三四十张铀机,又讨几房家人小厮,把个家业收拾得十分完美”,最后成为“冠于一镇”的富户。“
盛泽”的镇名也许就源于此。
施润泽的发迹,可以说是苏州
丝织业从家庭
手工业发展为资本主义工场
手工业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