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子,又称
背胸,简称补,指中国明朝及清朝还有同时期周边一些国家官员服装上,位于胸前和背后的方形装饰。不同等级的
宫员补子的图案不同,
文官补子的圈案用飞禽,
武将补子的图案用猛兽。饰以禽兽纹样来区分官员等级的方法最早源于唐代
武则天时期,在此之前的官服多采用佩
印绶制和色制,是以
佩饰的数量和服装的颜色来区分官员等级。不过真正意义上的
补子要等到明代时才出现,清代继续沿用,图案内容大体一致。各品级略有区别。
文官的
补子用飞禽以象征文采,武官用走兽以示威猛。通常
文官的
补子是:一品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
四品雁,
五品白鹇,
六品鹭鸶,七品鷄[氵鵣],
八品鹌鹑,
九品练雀;武宫的
补子是:一品麒麟,二品狮,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
六品彪,七品、八品
犀牛,
九品海马。官服上的
补子,是识别官员等级的一种标识。
补子随官职而存在,且受到朝廷的限制,不能大量制作,因此有极高的工艺价值和历史价值。如今,它已成了一种珍贵的
文物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