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空间的主要形式,如祭山会、
羌年节、
瓦尔俄足节、
俄苴节等知名度较大,前人研究相对较多,而关于羌族三月三、
青苗会、
巧牙会、
牛王会、
山王会、
观音会、川主会等在外界提起来则鲜为人知。关于羌族传统民间文化活动场所如天火坪、勒色坪、火塘屋、照楼台、芋初坝、议话坪等,学者对其研究的也不多。总之,到现在为止还鲜有专门对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空间——羌族节庆(节事)以及传统民间文化活动场所进行系统研究的著述。而这种研究是羌族文化空间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以及文化空间资源合理化利用的基础性工作。因此,在专门的羌学研究机构成立后,其研究重点之一应该是对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空间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