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来略叙这一时期的年画形式方面:由于题材不断扩展,销路日渐扩大,
体裁和形式也随着起了变化和增多。(一)道光年间,年画曾同随军商人流入新疆一带,后来作坊又根据当地的民族生活特点,
出版了一种巨幅“
格锦”(上面一多宝格,内陈博古
静物)和“洋林”(用墨
蓝色调画成的中东式的寺院建筑)两种图案形式年画,很受西北少数民族欢迎。(二)“西洋景”(洋片)原从外国传入的,玩者多是
京城旗人。到了嘉庆二十年(1815),禁
洋人输入奇巧货物后,北京即大量仿画景片,自制
镜箱,当时片景都由北京东四“远美斋彩画作”绘制。这时,街头上也有了拉唱四眼
镜箱的“洋片”艺人出现,这类洋片的景片都是八张一套,产地分河间与北京两种,北京的画工较细,叫“京八张”,河间的糙些,称“怯八张”,但工价都相当昂贵,故有些艺人从价廉的年画里取材代用。如
图录中的《陈泰借兵》、《施公捉拿关升》都曾被当作片景
演唱过。后来作坊又根据这一
民间演唱艺术的需要,参照了汪英福的《鸿雪姻缘图记》、张宝的《泛槎图》等
木刻版画,
刻印了一些《西湖景》、《
蓬莱图》、《景山图》等,兼作片景的风景年画,开年画风景新题材之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