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笛又名“
双管竖笛”,系竹制簧管
乐器。早期的
羌笛是单管,在西汉或更早发展成为
双管。
双管更加完善,成为中国民族
乐器中的著名
乐器。现代的
羌笛,
羌语称“切勒”(俗称“须须”),是一种六声阶(每管有六个
音孔)的
双管双簧竖笛,长15-20厘米,形似长筷,粗如小指,
双管并列。
羌笛选材考究,制作精巧。用当地特产的多年生
箭竹(俗称
油竹),选择杆直、筒圆、节长,而且头尾粗细比较均匀,竹肉不薄不厚,质地坚韧,
纤维细致,不易开裂的。每年入冬前将
油竹砍回,待其干透后,将外层削成方柱形,经过反复打磨使其光滑,截成长15-20厘米的
管身。两管并列,用细线于头、中、尾三处各缠一圈捆牢。每管之上各开六孔,孔距相等,两管之管头各插
竹簧一片即成。也有在
笛管上涂上油、腊的,使之经久耐用。或刻上花纹,在笛梢吊两根
红绸带,
古朴美观。
笛管顶部有簧嘴,嘴长3-4厘米,内径粗约0.5厘米。整管约等距开六孔,六孔笛筒音为“sol”(G),孔音序“la(A)、si(B)、do(C)、re(D)、mi(E)、fa(F)”,“si”(=bB)音偏低,“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