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中期,苏州桃花坞年画继续向前发展,不断出新。从清人的文献数据记载中,得悉苏州年画中不仅有
木版刷印者,此外还有以
手工绘制的年画。据道光王寅(1842)
刊印的
顾禄《桐桥依掉录》(卷十)载:“
山塘画铺异于城内桃花坞、北寺前等处,大幅小帧俱以笔描,非若桃坞、寺前之多用印版也。惟工笔、粗笔各有师承。
山塘画铺以沙氏为最着,谓之‘沙相’。所绘有天官、
三星、人物故事,以及山水、花草、
翎毛,而画美人为尤工耳。”简短数语,概括了清代嘉、道年间(1796—1850)苏州桃花坞和
山塘一带年画发展之概貌。从现存于世的一些作品来看,有些情况确实如《桐桥依棹录》中所记,如在桃花坞
木版刷印的年画中,题材内容除天官、
三星、人物故事外,大都是
印绘之美人。所不同者,美人之旁还刻有时调小曲,十分有趣。在一幅《
渔家女郎图》上的小曲刻有:“莫道漁家住水乡,此中有女世无双,扁舟一叶随心欲,撒网撑篙来去忙。捕得金鳌称有兴,渔姑快活喜非常;虽然不及闺中秀,也学时兴巧样装。青布兜头齐额系,束腰裙子抹胸膛。天然俊俏难描画,提鱼入市上街坊。引得闲人心似火,争先恐后话声扬……”一曲。其他如《
茉莉花歌图》、《相爱男女图》等,都刻有韵调动听之
唱词。此外《
虎丘灯船胜景》、《蔡状元起造
洛阳桥》、《天赐麟儿》等图虽无曲文,但都堪称清代中叶苏州桃花坞
木版年画中之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