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乾符三年(公元876年),剑南西川节度使高骈在成都修筑罗城,改道江流,疏通河道,继秦蜀守李冰修都江堰、开江引水入成都之后,又做了不少工作。他在《
锦江春望》的诗中云:“
蜀江波影碧悠悠,四望烟花匝郡楼,不会人家多少锦,春来尽挂
树梢头”。诗中的
蜀江即
锦江,“不会”是“不解”的意思,这首诗反映了当时民间的
织锦户把织成的
蜀锦在江水清澈、波影碧悠悠的
蜀江中濯洗之后,挂在
树梢上晾晒的情景。唐代诗人张何有一首《
蜀江春日文君
濯锦赋》,描述西汉蜀中才女
卓文君制作的文君锦(汉代的一种
蜀锦),放在春日的
蜀江中
濯锦时,发生的种种奇妙变幻,是诗人对锦与
濯锦的一首赞歌,丽人与美锦相辉映,
表现了诗人超人的想象力与浪漫情怀,诗中提到的
蜀江,也就是
濯锦江。
白居易在著名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中有一些经典的诗句,特别提到“
蜀江”,“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在天愿作
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情景交融,思念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