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炳章以
汉文化所作的文化夸耀,主要
表现在他对本地“
大禹”历史文化记忆的表彰上。他重修本地的“禹王庙”,建“神禹故里坊”,又作《重建夏禹王庙记》、《禹穴考》、《石纽歌》等文章,以宣扬
大禹之功,强调石泉(北川旧称)为圣人
大禹所生之地。显然,他是以
大禹记忆来强化一种以“圣兴之域”为荣的“北川人认同后来,这些姜氏的诗文都被收录在历代石泉及北川地方志中,并得以流传。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石纽歌》与前述《白草歌》中,
姜炳章都提及他在白草乡间欣然见到读书习文的学子,他并对这些学子亲自指点一二。在事实层面,我们不清楚在清乾隆年间,北川白草河流域延师教子读
汉文经书之风有多兴盛,我们更不知道
大禹是否真的生在北川。然而在叙事层面,这显示在一位汉人士大夫心目中,“神禹故里”及“读
圣贤书”、“读书应考”是本地作为文明教化之域的重要象征。最后,这样的文化价值观,在
展演层面,透过各种文化媒介(包括姜氏的诗文)的展示、夸耀与模仿演示,影响并造成一些社会现实——在20世纪上半叶,本地人普遍自称汉人,读
汉文书,并以北川为
大禹故里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