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内容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基因数据库

2,978
130
点击查看包含数据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因数据库

TRADITIONOW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因数据库(简称非遗基因库)是一个基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数据的知识共享平台。该数据库搜集、整合了海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媒体资料,搭建了基于专业术语及其知识网络的非遗知识图谱,从工艺、色彩和纹案三个维度对非遗知识进行了深入拆解、再现和重组,打造了包括非遗多媒体资源库、非遗知识库和非遗创新转化案例库在内的一站式服务平台,旨在深入挖掘非遗蕴含的传统文化基因及其演化路径,探索中国非遗在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时代的创承新模式,助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存与创造性再生。

非遗知识图谱

点击解锁云锦知识关联网络

设计探索

点击体验色彩分析、一键线稿与矢量图生成

图纹识别

点击定位图纹基因
图中的动物是十二生肖中的一种,它对应十二地支中的哪一个?换一题ABCD
条件筛选
时间筛选
配色筛选

妇女涤器雕砖

人物:女人
色彩:绿, 茶
时代:唐, 清, 宋
材质:
器物名称:桌围, 瓷碗, 罐
点击开启知识探索

妇女涤器雕砖

藏品年代:宋·北宋
规格:纵39厘米,横16厘米,厚1.9厘米
简介:涤器雕砖表现一位妇女立于套有桌围的长桌前清拭茶具的场景, 桌上放置有带荷叶盖的罐子、茶匙、茶托与茶盏。另有一块烹茶雕砖表现一位妇女在方炉前煎汤的场景,炉上置汤瓶,此妇女正执火箸拨动炉中的炭火,以便等水沸后点茶。这块砖应该与涤器雕砖的情节前后连续,表现的都是烹茶活动的先后步骤。我国的饮茶之风兴于唐而盛于宋,《梦粱录》中记载:“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自宋代开始,茶就成为开门“七件事”之一。宋代饮茶方式与唐代有所变化,煎茶法逐渐为宋人摒弃,点茶法成了当时的主要方法。其做法是将研细后的茶末放在茶盏中,先冲入少许沸水点泡,把茶末调匀,然后慢慢地注入沸水,用茶筅或茶匙环回击拂,待茶末与水充分溶合即可饮用。宋人为评比茶的品质,在士大夫中兴起“斗茶”之风,甚至连皇帝都参与其中。宋代茶具与唐代大致一样,主要有茶碾、茶罗、茶盏和茶瓶等。但茶瓶由于多用于点茶法而流部加长,口部圆峻,器身与器颈增高,把手的曲线相应趋向柔和。另外宋代饮茶多用盏而不用碗,唐代的茶一般为绿色,因此多青瓷碗与白瓷碗并重;而宋代茶色尚白,因此多用黑釉茶盏,便于对比和斗茶。

色彩分析

23 %
16 %
10 %
10 %

主要色彩
LAB
RGB
HSB
333333 (22.86%)
L 21.25
A 0
B 0
R 51
G 51
B 51
H
S 0%
B 20%
666666 (15.68%)
L 43.19
A 0
B 0
R 102
G 102
B 102
H
S 0%
B 40%
999966 (9.82%)
L 62.1
A -8.23
B 26.87
R 153
G 153
B 102
H 60°
S 33%
B 60%
666633 (9.71%)
L 42.1
A -8.05
B 28.62
R 102
G 102
B 51
H 60°
S 50%
B 40%
996666 (9.65%)
L 48.56
A 20.55
B 8.41
R 153
G 102
B 102
H
S 33%
B 60%

设计说明

藏品年代:宋·北宋
规格:纵39厘米,横16厘米,厚1.9厘米
简介:涤器雕砖表现一位妇女立于套有桌围的长桌前清拭茶具的场景, 桌上放置有带荷叶盖的罐子、茶匙、茶托与茶盏。另有一块烹茶雕砖表现一位妇女在方炉前煎汤的场景,炉上置汤瓶,此妇女正执火箸拨动炉中的炭火,以便等水沸后点茶。这块砖应该与涤器雕砖的情节前后连续,表现的都是烹茶活动的先后步骤。我国的饮茶之风兴于唐而盛于宋,《梦粱录》中记载:“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自宋代开始,茶就成为开门“七件事”之一。宋代饮茶方式与唐代有所变化,煎茶法逐渐为宋人摒弃,点茶法成了当时的主要方法。其做法是将研细后的茶末放在茶盏中,先冲入少许沸水点泡,把茶末调匀,然后慢慢地注入沸水,用茶筅或茶匙环回击拂,待茶末与水充分溶合即可饮用。宋人为评比茶的品质,在士大夫中兴起“斗茶”之风,甚至连皇帝都参与其中。宋代茶具与唐代大致一样,主要有茶碾、茶罗、茶盏和茶瓶等。但茶瓶由于多用于点茶法而流部加长,口部圆峻,器身与器颈增高,把手的曲线相应趋向柔和。另外宋代饮茶多用盏而不用碗,唐代的茶一般为绿色,因此多青瓷碗与白瓷碗并重;而宋代茶色尚白,因此多用黑釉茶盏,便于对比和斗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