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即使是
赵丰先生所说花环
团窠与动物纹样联合的“
陵阳公样”也可以很容易找到
粟特锦,亦称“撒答剌欺”中的对应
图纹。
粟特锦研宄学者A·捷露萨莉姆斯卡亚女士在她的《论
粟特艺术丝织
风格的形成》一文中总结道:“数量最多,也最具
粟特风的是形 象较单纯的、程式化了的植物一几何纹,如展翼、双斧、由郁金香花瓣合成的十字或方形
棕榈叶状的花饰等,围出
团窠的纹样除
联珠外,常见的还有心形、横向S形和带棱角的花瓣。
团窠内为主纹,其中,“情节性”题材占30 %,这是指有寓意的杀俘
祭祀、狩猎、驷马车、鹿、鸭、狮、翼狮、鞍马、
翼马、
野猪头、
大角野山羊、执壶等。”按照捷露萨莉姆斯卡亚给出的定义,我们在青海都兰墓地出土的大量
丝织品中,可以拣出一些与
赵丰先生所说“
陵阳公样”
图纹结构模式大体一致的“撒答剌欺”纹样以为对比,这些“撒答剌欺”属于6世纪末至7 世纪前半期的早期
风格,有
萨珊波斯的影响痕迹。显然,“花环
团窠与动物纹样的联合”也并非
赵丰所说“
陵阳公样”的独有特征,故亦无法成为“
陵阳公样”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