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青年画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其使用对象不只当地乡村,还畅销于京城,并通过商贩流入边陲少数民族地区。流布的广泛,使得杨柳青年画的体裁形式不断增添,种类和样式多达十余种,并有不同的称谓和张贴规则。如
甲胄执戈的“武门神”仅限贴于临街大门,
朝服捧笏的“文门神”则贴于
院内屋门,老年人的门上贴
门画常用“
推车进宝”“四季平安”,年轻夫妇的门上多贴“
麒麟送子”“
冠带流传”,堂屋正中迎客位置要挂“
中堂画”,窗户两侧装饰“
窗旁”,炕墙周围可贴“炕围子”,
水缸上方壁间贴“
缸鱼”,
灶台后墙要贴“
灶君马”……凡此种种,可谓有规有矩,自成方圆。由此可见,传统年画的
形制、种类及用途与过去人们的居住环境、生活方式有着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