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很多有才学的
中国人东渡
日本,其中不乏
画家及各类工艺
匠人。例如
僧人隐元及其弟子们在
日本开辟的黄檗文化,就涉及到很多
艺术家。隐元还带去了一批他自己收集的
名家字画,木宫泰彦甚至比喻说“黄檗山等简直成了明清
名人书画的
美术馆。”隐元和他的弟子本身也擅长绘画,甚至在17世纪后半期到18世纪前期的
长崎,发展出“黄檗
画像”的
肖像画风格。当时赴日有绘画才能的人当然不止隐元一家,据
彭城百川《元明清书画人名录》、荒木一《续
长崎画人传》的记载,清代到
日本的
中国画家有120多人。另据木宫泰彦所述,“从承应(1652-1654)到宽文(1661-1672)年间有陈贤(随从隐元来日,长于
水墨佛画),陈元兴(曾参谒木庵,主要描绘黄檗宗各
僧人的顶相),陈清斋(广泽一湖就是他的门人)等人入籍;享保(1716-1735)年间有伊孚九、
沈南苹、高钧(
沈南苹弟子)、高乾军(同上)、郑培(同上)、费汉源(他的门下有杨君山、打桥竹云)等人来日;延享(1744-1747)年间有
诸葛晋(南苹派
画家,
江户的清水静斋因欣慕他的
画风,改名为
诸葛监);宝历(1751-1763)年间有宋紫岩(长于
着色花卉、
翎毛,
江户画家楠木雪溪学习他的
画风,改名宋紫石);安永(1772-1780)年间有方西园(善画
水墨花卉、
翎毛,文晁、
华山也学习他的笔意)、程赤城;天明(1781-1788)年间有李用云、张秋谷、费晴湖;文化(1804-1817)年间有孟涵九、江稼圃(门下有游龙梅泉、铁翁、木下逸云等人,他和伊孚九、费汉源、张秋谷三人合称为舶来四大家)、江艺阁;文政(1818-1829)年间有陆云鸿、朱柳桥;
天保(1830-1843)年间有陈逸舟、华昆田;弘化(1844-1847)年间有颜毫生;文久(1861-1863)年间有徐雨亭、王克三等人相继来日,给
日本画界以极大的影响,事见德川时代的
画史、画论、
随笔、文集中……”在这些东渡
日本的
中国画家中,对
日本画坛影响最大的是
山水画家伊孚九和
花鸟画家沈铨。伊孚九长于南宗
山水画,风致清雅,享保五年(1720)前往
日本,教导了清水逸、池
大雅、与谢芜村等数位
画家,促进了
日本南宗画的发展。沈铨(南苹)擅长
花鸟走兽,
勾勒工致精细,
渲染浓丽脱俗。享保十六年(1731)
十二月初三日,沈铨率高钧、郑培、高乾等弟子随37号
南京船赴
日本,在
长崎逗留两年。期间将
画法亲传与
日本画家熊代肃江(熊斐)。熊代肃江又培养出宋紫石、鹤亭、黑川龙玉、熊斐文、真村芦江、
诸葛监、森兰斋、建部凌岱等诸多
画家,称为
日本的“南苹画派”。沈铨回国后,仍有作品传往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