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地区山高、雾多,气候温暖湿润,发展
茶叶生产条件得天独厚,
瑶族地区农民也有种植
茶叶的传统。新时期
瑶族地区的各级政府也十分重视发展
茶叶生产。
瑶族聚居的广西凌云县地处高原,全境在海拔200多米至2000多米之间,特别是岑王老山一带,
常年云缠雾绕,气候温凉,雨水充足,适宜白毫茶的生长。这里生产的白毫茶,产量高、质量优、无公害,近百年来一直被誉为茶中珍品。经过精细采摘和加工后制成的白毫茶,品质优良。1985年被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级良种。1990年通过两次审定,是全国52个名茶之一,并载入《
中国土特产品辞典》、《
中国茶树优良品种集》两书。1991年经国家农业部
茶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鉴评,获全国优质名茶称号。1994年被国家农业部定为送往
蒙古首都乌兰巴托国际博览会产品之一。1999年荣获全国第三届“中茶杯”名优茶称号。2000年荣获
韩国茶人联合会第二届国际名茶评比红茶类金奖、绿茶类银奖;同年荣获第二届“
桂花杯”绿茶类特等奖,红茶类一等奖。凌云白毫茶产品除畅销全国外,还远销到
日本、
美国、
英国、
摩洛哥、港澳等15个国家和地区;
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称凌云白毫茶为“茶中极品”。凌云县政府利用这一优势,大力扶持
茶叶生产,在岑王老山、
青龙山脉的腹地玉洪
瑶族乡、力洪
瑶族乡等乡镇建立多个
万亩高产茶场。并在
茶叶种植户中推广“科技育茶”,2000年被农业部定为全国20个无公害
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之一。到2002年,茶园面积累计已达7万多亩,约占全县耕地面积1/5,其中可采面积4.9
万亩,干茶产量1500吨,产值360万元,加工后可增值至2000多万元。全县10个乡镇均有
茶叶分布,覆盖农户7000多户,4.2万人,全县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
茶叶生产模式和以茶兴屯、兴村、兴乡、兴县的特色茶业生产格局,连续3年出口欧盟。农民人均增收的1/3来自
茶叶种植与加工业。
茶叶生产已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