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业生产发展的同时,
手工业也有了显著的发展。当时水族地区的
手工业虽然还没有出现专门的作坊、工场,基本上仍属于个体农民的
家庭副业。但产品种类和数量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特别是棉
纺织业。由于
棉花的种植已成为水族劳动妇女几乎人人须从事的家庭劳动。这些农民的
家庭副业产品,由于产量和质量均有提高,除供自己家庭消费和缴纳赋税外,已有相当一部分被拿到市场上去出售。
畜牧业如牛、马、猪、羊及鸡、鸭、鹅等家禽也有长足发展。因此,水族地区定期赶集的初级市场也不断形成,并开始出现了较大的集镇。同时由于驿站的普遍设置,客观上便利了往来的
商旅,使水族地区与外界在经济上的联系也较以前更加密切。司署所在地和流官设治的地方,如从江丙妹、榕江古州、三都烂土和荔波的蒙石里、时来里等地逐渐形成当地的政治经济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