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杨家埠年画的衰败。在杨家埠,一部年画史,可以说是
世世代代艺人的创业史,也可以说是他们的苦难史。自清末至解放前,杨家埠年画业除在“五四”运动前后曾出现过短暂的繁荣外,大体上都是一直在走下坡路。一些勉强维持下来的老画店,也是在“拚版子”、吃老本过日子,个别的连老本也拚不起,只得歇业。解放初,靠年画工作队的进村,才为杨家埠培训了为数不少的
创作人才。据杨家埠的老艺人所述,导致年画业走向衰落的原因大致有三:一是受战乱、匪寇的影响,艺人们吃住都成了问题,已无力再重振画业。如北公泰画店曾长期经营关东庄,
生意也很红火,但自匪寇兴起后,店主杨树桂被人陷害进局子,受折磨而死。人财两空后,官匪两家又强制其家人带钱去赎回尸首。家中杨树兰觉得旧业难舍,背着家人向同顺堂借了债,去东北冀求东山再起,结果好景不再,血本无归,不得不空手而返。为还债,他被迫卖掉了家中的十几亩地。从此,家道败落,农业上的老本没了,画业也停了下来。杨中泮在画业经营中也属佼佼者,结果因富招祸,遭到绑票,他家为赎人折去田产不少。迫于无奈,最后只得分家,各奔生路。杨树芝听说在日照经营画业收入不薄,便去该地与
秦氏合伙经营,并拉去三大车画版。结果,
秦氏勾上土匪,他的画版全部被扣,历经周折才逃了回来。曾因画
四季花与爱鸟年画颇为人称道的艺人杨孟田,平日劝人向善,与世无争,结果老实人不得好报,夜间被人烧了房子,由此生活也陷于困顿之境。以上所述,仅是受匪害较重的几个代表人物,其他也各有各的一段辛酸。二是因为画业不景气,
创作人才日渐萎缩,“画店百家,画种上千”的繁荣失去了基础。杨家埠年画兴盛时期,其
创作力量相当雄厚,但随着老艺人的去世,外来人才的撤出,年画在出新上出现了很大的难题。张学友、长毛童子(此人是杨家埠艺人杨九省所收留的太平军遗孤,一直不说自己的姓名和
籍贯)等的离去,严重影响了杨家埠年画的
创作。这次普查中新发现的《一百单八将》年画,就是长毛童子绘制的,其艺术水平,仍然不愧是杨家埠年画中的珍品。杨家埠人说,画版丢失可以重刻,
创作人才的匮乏才是最大的问题。三是年画业受市场影响很大,因为灾荒、战乱的原因,杨家埠原设于半个
中国的各地画庄被迫撤回。这一撤等于是砍掉了杨家埠年画经营上的手脚,过去的优势没了,买卖自然也清淡了起来。上述三个方面的原因,虽说未必能全面说明画业走向衰落的历史根源,另外还有如月份牌年画兴起、
解放后历次政治运动冲击等原因,但就全局而言还是不无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