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黔东南地区
侗族服饰有四大
款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
侗族有了不同的分布区域,形成了不同
款式的
侗族服饰。
很早的时候,
侗族在从东向西的迁徙中,沿河而上,行至高安,一部分人顺南江河而上,行至水口、安民等地(侗语称这一带为
四脚牛地区)定居下来,在每年一度的八月十五的节日活动中,男青年比赛吹芦笙,女青年
就要比谁穿的
裙子漂亮。由于这一带的姑娘,步上挽鬓,并插有三片银冠,
上衣敞胸紧袖,穿
长裙,裙上有一条条的闪光亮珠,形似
孔雀的
羽毛,当地群众便把这一带的姑娘服饰称为
孔雀式。另一部分人迁徙到八洛时,顺洛香河而上,到了贯洞、独洞、屯洞、肇洞、云洞、汝洞等地(侗语叫六洞地区),其中一些人经中潮、佳所、黎平、潭溪到了清水江边的锦屏、剑河、天柱和经洪州到了
湖南的通道等地,这一带妇女的服饰为
青色衣裙,裙及胸前间有
白色,很似
喜鹊,当地群众便把这一带妇女的服饰称为
喜鹊式。还有一部分人迁徙到银潭,顺四寨河而上,到了黎平的十洞和从江九洞地区,这一带的妇女服饰类似古老的和服,当地群众便称之为和
服式。最后一部分人迁徙到了榕江古州,顺寨蒿河而上到了晚寨,侗话叫四十八寨地区,这一带的妇女服饰简朴古老,显见
典型的高山地区风貌。所以,人们将之称为高山式。